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599 lines (408 loc) · 48.6 KB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599 lines (408 loc) · 48.6 KB
  1. RPC调用有什么缺陷?
  2. 什么时候用Request/Response模式或者Publish/Subscribe模式?
  3. 如何测试分布式系统?
  4. 在哪种方式下在两个系统之间通信使用异步方式?
  5. 如果你在构建一个分布式系统以便可扩展性和鲁棒性,那么在网络环境安全和地理分布上的考虑和其他系统有什么区别?
  6. 如何管理一个web应用程序的错误容忍性?
  7. 在分布式系统中如何处理故障?
  8. 如何在分布式网络中保证一致性?
  9. 分布式系统中有哪些谬论?
  10. 假设你的系统不支持事务,那么你该如何从头实现一个?

1 RPC调用有什么缺陷?

RPC (Remote Procedure Call) 是一种技术,它允许一个函数可以在 Remote 的环境中执行。RPC 拓展了本地调用的概念,不过这个借助了 HTTP 协议。

在最开始的时候,使用 XML 定义数据传输的 payload, 但是 XML 数据格式比较难以表示数据类型。所以紧接着 JSON 格式取代了 XML 格式。在 2015 年 Google 提出了 gPRC 这种格式,并且非常适合在微服务使用。

PRC 是如何工作的呢? 客户端触发远程调用,将参数和额外的信息序列化成一个消息,然后将消息发送给服务端。一旦接收到消息,服务端反序列化消息,执行请求操作,然后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服务端和客户端遵循参数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协议。

RPC 调用有下面的好处

  • 简单明了的交互:RPC 使用 GET 操作来获取消息,使用 POST 处理其他的操作。服务端和客户端的交互就是调用某一个 endpoint 并且返回一个结果。
  • 非常容易添加函数:如果需要为 API 添加新的功能,只需要增加新的 endpoint, 并且将新的函数隐藏在这个endpoint 之后,接下来客户端就能调用这个方法
  • 高性能:网络上的轻量级的 payload 就能获得高性能,并且可以将服务端拆分开来执行并行计算。而且对于大数据量,RPC 也可以在网络层进行优化。

RPC 也有下面的缺陷

  • 和底层系统紧耦合:API 层次的抽象可以促进系统重用,而 RPC 与下面的支持系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且不存在一个抽象层在函数和系统之间。这个带来了安全的问题,因为这个很容易泄露实现的细节。
  • 很难发现新的方法:在 RPC 系统中,没有办法找到 API 或者如何发送 API.
  • 方法爆炸:创建新的方法非常容易,但是创建新的方法将会创建无数互相覆盖的函数,并且增加了维护的难度。

2 什么时候用Request/Response模式或者Publish/Subscribe模式?

在分布式系统中,服务之间都需要进行通信。在网络通信中有两种主要的模式,分别是 Request/ResponsePublish/Subscribe 两种形式,接下来我们探讨在哪种场景下使用其中的一种而不是另一种。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这两种模式究竟是什么。

Request/Response

在网络中最常见的通信的方式是 Request/Response,在这个模式中,客户端请求数据或者服务,而服务端响应这个请求并且提供所需的数据或者服务。举个例子,当你在你的智能手机上观看 YouTube 视频的时候,你的网络浏览器 app 就是客户端,通过网络它向 YouTube 服务器请求数据,然后返回视频页面到你的手机 app 上。你可以想象 Request/Response 模式就像客户端发送一个空的卡车到服务端,然后服务端将这个卡车填满并且返回。

Publish/Subscribe

publish/subscribe 模式中,处于最中心的服务叫做 broker,它接受各种分布式的数据。在 Pub-Sub 模式中,客户端既可以向 broker 发送数据也可以那边获取数据。客户端只有在数据发生改变的时候才会发布数据。订阅的客户端就会自动接受到数据,同样也是只有数据发生改变的时候才会得到通知。broker 不存储任何数据,它仅仅是简单地将它们从发布者传递到接受者中。同样以卡车类比,客户端发布一卡车的数据到 broker 中,然后这个 broker 将这个数据路由给所有的订阅者。

MQTT 是著名的使用 pub-sub 这种模式的协议。MQTT 非常轻量级,几乎在设备中不占用任何体积。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两种模式呢?

Request/Response 模式中,每个 client 都会与服务端建立一个直接连接,因此这种链接是非常可靠的。但是由于客户端不知道数据已经发生改变,所有它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去请求最新的数据。如果你的网络非常可靠而且只有几台服务器,这种模式非常可靠。因为几台服务器就能处理请求,而且也能支持数据量超大的请求。

那么什么时候使用 pub-sub 模式呢?如果有很多服务器和很多客户端,那么 Request/Response 模式中的数据流量就非常大。每个客户端都选用链接各自的服务器,每个链接都需要经历打开,查询,响应和关闭这些步骤,如此反复进行。

与此相反的是,pub-sub 架构就简化了通信,直接链接和不停的查询将不复存在。网络链接被设备到 broker 链接取代。client 和 Broker 之间的链接将会被保持,但是这是轻量级的。只有两样数据会在连接中传递:

  • 数据改变
  • 客户端的心跳以便让 broker 知道客户端仍然存在

所以 pub-sub 模式非常实用与很多服务端和很多客户端的场景。由于大大减少了直接链接,网络中流量大大减低了,而且只有数据改变的时候才会发送数据,而不是特定的间隔。pub-sub 也非常适用于那些客户端和服务端非常困难的建立链接这种情况。

3 如何测试分布式系统?

测试分布式系统是一项复杂且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它涉及到多个组件在不同的机器上协同工作,且系统的行为受到网络延迟、消息丢失、组件失败和资源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以下是测试分布式系统时可以采用的一些策略和最佳实践:

  1. 单元测试 目标:验证系统的各个独立组件的功能正确性。 方法:为分布式系统中的每个微服务或模块编写单元测试,确保它们在隔离环境中按预期工作。 工具:Junit、NUnit、PyTest等。
  2. 集成测试 目标:确保系统中的不同组件能够正确地协同工作。 方法:模拟组件间的交互,测试组件集成点的行为。 工具:Testcontainers、Docker Compose、WireMock等。
  3. 端到端测试 目标:在整个系统级别上模拟用户行为,验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是否满足需求。 方法:使用自动化测试框架模拟真实用户的操作,从用户界面到数据库的每一层都进行测试。 工具:Selenium、Cypress、Puppeteer等。
  4. 性能测试 目标:评估系统在高负载或大数据量下的表现。 方法:模拟并发用户或高数据流量,监测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 工具:JMeter、Gatling、Locust等。
  5. 故障注入和混沌测试 目标:验证系统在面临网络延迟、服务故障、资源限制等不稳定因素时的韧性。 方法:在生产环境的复制品或安全的测试环境中故意引入故障,比如终止服务实例、模拟网络分区等。 工具:Chaos Monkey、Pumba、Gremlin等。
  6. 容量测试 目标:确定系统可以承载的最大用户数或事务量,以及资源需求。 方法:逐步增加负载,直到系统达到其性能极限,记录此时的资源使用情况。 工具:与性能测试相同的工具。
  7. 回归测试 目标:确保新的代码更改没有引入新的错误或影响现有功能。 方法:在每次代码更改后运行全面的测试套件,确保所有功能仍按预期工作。 工具:自动化测试框架和CI/CD流程。 最佳实践 自动化测试:尽可能地自动化测试过程,以便于在CI/CD管道中持续集成和交付。 监控和日志:利用监控和日志记录工具来捕获测试中的系统表现和异常行为。 测试环境:确保测试环境尽可能接近生产环境,包括硬件配置、网络拓扑和数据。 测试数据管理:管理测试数据,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别是在处理敏感信息时。 总的来说,测试分布式系统需要综合多种测试策略和工具,旨在全面评估系统的功能、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这些方法和最佳实践,可以有效地降低分布式系统在生产环境中出现问题的

4 在哪种方式下在两个系统之间通信使用异步方式?

异步通信可以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容错能力,从而增加整个系统的吞吐量。在分布式架构中,我们的系统被拆分成很多子系统,如果想要将系统整理的利用好,需要统一地规划和统筹整体,这样可以达到整体的最优。 同步操作相当于被动工作,而异步方式则是一种主动工作。尤其是在多个系统的处理能力和速度上不匹配的时候,就需要异步操作。一个最显著的例子,在计算机程序写文件的收,操作系统并不是真正的同步操作写硬盘,而是把硬盘的写请求在内存中 hold 上一小会(几十毫秒),然后再对这些读写请求做 merge 和 sort。这样设计的原因就是因为计算机不同的组件的执行速度是不一样的,内存的操作速度非常快,而物理硬盘的执行速度非常慢,相差了好几个数量级。如果将读写操作设计成同步操作,那么每次读写,CPU 都会暂停下来,等待操作完成。这样是用户提样是无法接受的。

在异步通信的方式中,需要设计一个前台系统,负责将调用方的请求记录下来。然后需要一个任务处理系统来处理这些请求,有两种模型

  • Push 模型
  • Pull 模型

Push 模型需要将任务派发给相应的人处理,但是需要知道下游的工作节点的情况,但是好处可以做一些任务的调度。而 Pull 模型则只需要更具自己的工作情况,将任务处理完毕即可。

但是对于强一致性业务的系统,使用异步方式就不合理,比如银行的账单业务,这些就会选择牺牲性能从而达到一致性要求。

5 如果你在构建一个分布式系统以便可扩展性和鲁棒性,那么在网络环境安全和地理分布上的考虑和其他系统有什么区别?

构建一个分布式系统,特别是当考虑到可扩展性和鲁棒性时,网络环境安全和地理分布的考量与其他类型的系统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服务的可用性、数据一致性、以及法律和监管遵从性方面的额外关注。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考虑因素:

  • 网络环境安全
  1. 数据加密:分布式系统通常需要在公共网络(如互联网)上进行数据传输,这就要求所有传输的数据都必须加密,使用如TLS(传输层安全)协议来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2. 身份认证和授权: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和服务能够访问系统资源。这可能涉及到使用OAuth、JWT(JSON Web Tokens)等技术实现细粒度的访问控制。

  3. 网络隔离和分段:通过创建安全边界和网络分段来限制服务之间的通信,从而减少潜在的攻击面。例如,可以使用私有网络和子网来隔离生产环境、开发环境和管理网络。

  4.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来监控和防范恶意流量和活动。

  • 地理分布
  1. 数据复制和一致性:在地理上分布的多个数据中心之间复制数据,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鲁棒性。然而,这也引入了数据一致性的问题,需要采用如CAP定理(一致性、可用性、分区容错性)和BASE(基本可用、软状态、最终一致性)原则来平衡。
  2. 延迟优化:地理分布可能导致网络延迟增加,对于性能敏感的应用,需要通过优化数据路由、使用内容分发网络(CDN)等方法来减少延迟。
  3. 灾难恢复和数据备份:在不同地理位置部署的数据中心可以为系统提供自然灾害和其他灾难的恢复能力。这要求有明确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
  4. 法律和监管遵从性:数据的地理位置可能受到数据保护法律(如GDPR、CCPA)的限制。分布式系统需要考虑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是否符合目标地区的法律和规定。
  • 其他考虑
  1. 服务发现和网络配置:分布式系统中的服务需要能够相互发现和通信。这要求有一套可靠的服务发现机制和灵活的网络配置管理。
  2. 监控和日志记录:跨地理位置的监控和集中日志记录对于维护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成本控制:地理分布意味着在多个数据中心运行资源,这可能导致成本上升。需要仔细规划和优化资源使用,以控制成本。

总的来说,构建可扩展且鲁棒的分布式系统,需要在网络环境安全和地理分布上进行更为细致和全面的考虑,以确保系统的高效、安全和合规运行。

6 如何管理一个web应用程序的错误容忍性?

管理Web应用程序的错误容忍性涉及到采取措施来预防错误、处理出现的错误,以及在错误发生时维持应用的可用性。这不仅包括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还包括设计和流程上的考虑。下面是一些建议:

  1. 异常处理 全局异常处理:实现全局异常处理机制,以统一管理未被捕获的异常,避免程序崩溃,并确保用户看到的是友好的错误消息而不是技术性的错误堆栈。 逻辑错误处理:确保代码逻辑中能够预见的错误被适当处理,比如用户输入验证、文件访问错误等。
  2. 日志记录和监控 详细日志:记录详细的应用日志,包括错误日志、访问日志等,以便快速定位问题原因。 实时监控:使用监控工具实时监控应用状态,包括错误率、响应时间、系统资源利用率等关键指标。在检测到异常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3. 冗余设计 数据库和服务冗余:通过数据库副本、多个服务实例等方式,增加系统的冗余性,确保单点故障不会导致整个应用不可用。 负载均衡:使用负载均衡器分发请求到多个服务实例,既可以提高应用处理能力,也能在部分实例失败时仍保持服务的可用性。
  4. 灾难恢复 备份策略:定期备份数据库和应用数据,确保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快速恢复。 灾难恢复计划:制定详细的灾难恢复计划,包括数据恢复、服务恢复步骤,以及应对不同类型故障的策略。
  5. 依赖管理 第三方服务监控:监控第三方服务的可用性,对关键依赖进行冗余设计或准备替代方案,避免外部服务故障影响到自身服务。 版本兼容性:在更新第三方库或服务时,注意检查版本兼容性,避免因更新导致的问题。
  6. 性能优化 缓存策略:合理使用缓存减轻数据库压力,提高响应速度。 异步处理:对于耗时操作,如邮件发送、文件上传等,采用异步处理方式,提升用户体验。
  7. 用户友好的错误反馈 友好的错误页面:设计用户友好的错误页面,如404页面、系统错误页面等,提供返回首页或其他操作指引。 错误反馈机制:提供用户反馈错误的渠道,比如错误报告表单、联系客服等。
  8. 持续测试 自动化测试:建立自动化测试流程,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性能测试等,确保代码更改不会引入新的问题。 混沌工程:采用混沌工程的实践,主动在生产环境中引入故障,测试系统的错误容忍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显著提高Web应用的错误容忍性,减少潜在的错误对用户的影响,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7 在分布式系统中如何处理故障?

错误容忍性也叫做容错设计,主要有以下能力

  • 容错能力
  • 可伸缩性
  • 一致性
  • 应对大流量的能力

容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可用性,那么如何顶一个系统的可用性呢? 通常使用的公式是

其中

  • MTTF 是指 Mean Time To Failure,平均故障前时间,表明系统平均能够运行的时间才会出现一次故障,时间越长越好。
  • MTTR 是指 Mean Time To Recovery, 平均修复时间,表明故障出现到故障修复的时间,这段时间越短越好。

在管理应用程序的错误容忍性的时候,需要承认下面两个事实

  • 故障是正常的,而且是常见的;
  • 故障是不可以预测突发的,而且非常难处理;

从设计上,我们有多种方式来应对应用程序的故障。

一:隔断设计

隔断源自于 Bulkhead, 它是源自于造船工艺上,它通过隔板将船舱分割为多个部分,如果一个部分进水,只会将其限制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

在分布式软件架构中,我们可以将系统进行隔离,一般有两种方式进行隔离,一是按照服务划分,另一种是按照用户做分离。

按照服务种类分离

在上图中,我们将系统划分用户,商品和社区三个板块,这三个板块使用不同的域名,服务器和数据库。从接入层,应用层和数据层完全隔离。这样当某一个板块发生故障也不会影响到其他服务。 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并且通过API接口对外暴露服务,但是这样做也有其相关的缺陷。

  • 当我们需要多个板块的数据的时候,就需要调用多个服务,这会降低性能
  • 如果业务逻辑流程是各个板块流转,那么一个板块出现故障,仍然会导致整体服务故障。在业务设计上要做到 Step-By-Step 的方式,而且每一步可以保存。
  • 多个板块需要面对事务的问题,因此需要 二次提交 这样的方案。

按照用户的请求分离

在这里,我们将用户分为不同的组,并且将后端的服务根据这些不同的服务分成不同的实例,对于同一个服务对于不同的用户进行冗余和隔离。当服务实例故障发生的时候,只会影响部分用户。这类似多租户模式,对于 VIP 客户,可以单独设置独立的服务实例,或者服务集群将其与其他用户分开。对于普通用户,可以共享一个服务实例。

对于多租户架构有下面三种设计方式

  1. 完全独立的设计,服务和数据都不共享
  2. 独立数据分区,但是服务是共享的
  3. 服务和数据都是共享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我们一般选择折中的方式,也就是数据是独立的,服务是共享的。

对于隔离设计要注意下面考量

  1. 定义好业务隔离的大小和粒度
  2. 无论是系统板块或者多租户的隔离设计,需要考虑服务度,成本,性能,资源的使用问题
  3. 隔离模式需要和其他设计模式同时使用
  4. 需要一个完善的所有服务的监控系统。

二:补偿事务

在分布式系统中,一个业务通常由多个服务组合而成,如果一个步骤失败了,就需要回滚到之前的服务调用,要么不断重试所有的步骤保证都完成。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中,有 ACID 属性。但是在分布式系统,出现了一个变种 BASE。

  • Basic Availability: 基本可用,系统可以短暂出现不可用状态。
  • Soft-state:软状态,它是处于“有状态”和“无状态”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 Eventual Consistency: 最终一致性,系统在短暂时间段内是不一致的,但是最终是一致的。

假设在网络电商平台,大家都可以下单购买,但是并不是真正的分配库存(比如将库存锁住),而是将订单交给异步批量订单处理,在后台处理的时候发现没有订单的时候,通知用户没有购买成功。

有了 BASE 设计知道原则,我们当某种条件不满足的时候,或者发生变化的时候,需要从业务上做出相应的事务补偿。首先需要将服务设计成幂等状态,如果一个事务失败了或者超市,需要不停的重试或者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好的事务补偿机制需要做到下面两点

  • 需要清晰的表达出需要到达什么状态,如果条件不满足,需要回退到哪个状态。
  • 将业务执行的过程中,是否可以串行或者并行执行这些事情。

三:重试机制

重试设计是非常普通的设计模式,在分布式系统的中,一个进程内部的函数调用变成了远程调用,网络各种各样的设备都是不稳定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服务调用失败。

重试机制本质上是我们认为故障是短暂的,不是永久的,我们需要重试。因此比如超时,服务端繁忙,资源不足的时候可以选择重试;但是对于业务的错误(没有权限,非法错误),技术上错误(HTTP 503)错误并不需要使用重试机制。

在重试设计中,都会采用 Exponential Backoff 的策略,也叫做指数级回退,每次重试的休息时间都会乘倍增加。在重试设计中要注意下面几点:

  • 确定什么情况下需要重试
  • 重试的时间和次数
  • 如果重试超过一定次数或者时间,重试没有意义了,那么对于新来的请求该就没有比较继续执行。
  • 重试考虑被调用方的幂等性
  • 重试可以作为一个框架,不嵌入到业务代码中

四:熔断机制

熔断机制灵感来电闸上的保险丝,当电网中出现问题的是时候,电路会自动断开,从而保护电器。在分布式系统中,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设计,比如在重试设计中,错误太多,得不到修复的时候,开启熔断保护机制。熔断除了避免不断尝试失败的操作,还需要在程序修复之后,能够检测到故障的修复。熔断器(circuit breaker) 是常见的导致错误的代理,这种代理能够记录发生错误的次数,然后选择继续操作,还是立即返回错误。

熔断器可以使用状态机表示,内部模拟有下面几种状态

  • 闭合(close) 状态:内部有一个调用失败的计数器,如果调用失败,则失败的次数加 1, 如果超出给定时间内的失败阈值,则切换到断开 (Open) 状态。然后设置一个超时时钟,如果超过该时间,切换到半断开(Half-Open) 状态,它允许系统来修正导致调用失败的错误。

  • 断开(open) 状态:应用程序会立刻返回错误响应,而不调用后端服务,如果有缓存,则返回缓存内容。

  • 半开(half-open) 状态:允许一定数量的请求调用服务,如果调用成功,则认为之前的错误已经修复,如果失败,则认为错误还没有修复。

熔断器设计,需要考虑下面的因素。

  • 错误类型:需要注意请求失败有很多原因,要为不同的错误采用不同的策略
  • 日志监控:请求失败和成功的需要记录
  • 测试服务是否可用:在断开的情况下,熔断器可以定期 ping 远程服务的监控状态
  • 手动设置:可以加入手动 override 熔断器状态
  • 并发问题:熔断器的请求量可能非常大,熔断器设计上不应段阻塞并发请求
  • 资源分区:有时候服务的不可用是部分分区的问题,所以避免单一分区故障导致整个服务不可用

四:限流设计

限流的目的是对并发访问进行限速,相关的策略一般是,一旦达到限制速率,则触发限流的行为

  • 拒绝服务:把多出来的请求拒绝掉,这样可以将不正常或者高并发的访问挡在门外
  • 服务降级:将后端的服务降级处理,让足够的资源来处理更多的请求,可以将不重要的服务停掉;二是不在返回全量数据
  • 特权请求: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 VIP 客户。
  • 延时处理:通过队列缓存请求,如果队列已经满载,则拒绝下面其他的请求
  • 弹性伸缩:对重要的服务可以做扩容操作

限流实现有很多中实现方式

  1. 计数方式:维护一个计数器 (counter), 当请求接受到,计数器加1,当请求处理完毕,计数器减1
  2. 队列算法:通过维护一个队列,如果队列还有 slot,则将请求放入队列,否则决绝掉请求。
  3. 漏斗算法: 漏斗也是通过一个队列来实现,当请求过多,请求开始积压,但是请求处理有个限流器,可以让处理器均匀的速度处理。
  4. 基于响应时间请求:记录下当前的请求的响应时间,以 P90 或者 P99 这种统计数据,如果处理时间超出了我们的阈值,则启动限流。

五:降级处理

所谓降级(Degradation)就是解决资源不足和访问量过大带来的问题。为了在有限的资源下,避免大量的请求,需要降级处理。

  • 降低一致性:将一致性从之前的强一致性变成弱一致性,就可以有效的释放资源,比如数据库锁。
  • 使用异步简化流程:异步操作避免了同步操作带来的一直性问题
  • 降低数据一致性:使用缓存或者使用部分数据。
  • 停止次要功能:对于非服务的非必要功能,可以停止该服务,比如电商平台可以停止商品评论功能。

对于降级处理需要考虑下面几点

  1. 定义好降级的条件,如果吞吐量,响应时间或者失败次数过多
  2. 梳理业务的功能, 哪些是 must-have 功能,那些是 nice-to-have 的功能,那些是核心服务
  3. 对于牺牲掉一致性的,需要通过日志方式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处理。
  4. 降级功能可以是系统的配置的开关。
  5. 降级处理需要前后端同时处理,应为这样可以协同工作,通过请求返回的协议头的标明。

8 如何在分布式网络中保证一致性?

在分布是系统中,为了保证数据的高可用,通常会将数据保留多个副本(Replica), 这些副本会放在不同的物理的机器上。如果由于网络,服务器或者软件出现故障,会导致部分副本写入成功,部分副本写入失败,就会导致副本之间的数据不一致。两阶段提交协议一般是协调所有分布式原子事务的参与者,并决定提高或者回滚的分布式算法。

(1)协议参与者 在两阶段提交协议中,系统一般包含两类机器(或节点):一类为协调者(coordinator),通常一个系统中只有一个;另一类为事务参与者(participants,cohorts或workers),一般包含多个,在数据存储系统中可以理解为数据副本的个数。协议中假设每个节点都会记录写前日志(write-ahead log)并持久性存储,即使节点发生故障日志也不会丢失。协议中同时假设节点不会发生永久性故障而且任意两个节点都可以互相通信。

(2)两个阶段的执行

1.请求阶段(commit-request phase,或称表决阶段,voting phase) 在请求阶段,协调者将通知事务参与者准备提交或取消事务,然后进入表决过程。 在表决过程中,参与者将告知协调者自己的决策:同意(事务参与者本地作业执行成功)或取消(本地作业执行故障)。

2.提交阶段(commit phase) 在该阶段,协调者将基于第一个阶段的投票结果进行决策:提交或取消。 当且仅当所有的参与者同意提交事务协调者才通知所有的参与者提交事务,否则协调者将通知所有的参与者取消事务。 参与者在接收到协调者发来的消息后将执行响应的操作。

(3)两阶段提交的缺点

1.同步阻塞问题。执行过程中,所有参与节点都是事务阻塞型的。 当参与者占有公共资源时,其他第三方节点访问公共资源不得不处于阻塞状态。

2.单点故障。由于协调者的重要性,一旦协调者发生故障。 参与者会一直阻塞下去。尤其在第二阶段,协调者发生故障,那么所有的参与者还都处于锁定事务资源的状态中,而无法继续完成事务操作。(如果是协调者挂掉,可以重新选举一个协调者,但是无法解决因为协调者宕机导致的参与者处于阻塞状态的问题)

3.数据不一致。在二阶段提交的阶段二中,当协调者向参与者发送commit请求之后,发生了局部网络异常或者在发送commit请求过程中协调者发生了故障,这回导致只有一部分参与者接受到了commit请求。 而在这部分参与者接到commit请求之后就会执行commit操作。但是其他部分未接到commit请求的机器则无法执行事务提交。于是整个分布式系统便出现了数据部一致性的现象。

(4)两阶段提交无法解决的问题

当协调者出错,同时参与者也出错时,两阶段无法保证事务执行的完整性。 考虑协调者再发出commit消息之后宕机,而唯一接收到这条消息的参与者同时也宕机了。 那么即使协调者通过选举协议产生了新的协调者,这条事务的状态也是不确定的,没人知道事务是否被已经提交。

三阶段提交协议在协调者和参与者中都引入超时机制,并且把两阶段提交协议的第一个阶段拆分成了两步:询问,然后再锁资源,最后真正提交。

(1)三个阶段的执行 1.CanCommit阶段 3PC的CanCommit阶段其实和2PC的准备阶段很像。 协调者向参与者发送commit请求,参与者如果可以提交就返回Yes响应,否则返回No响应。

2.PreCommit阶段 Coordinator根据Cohort的反应情况来决定是否可以继续事务的PreCommit操作。 根据响应情况,有以下两种可能。 A.假如Coordinator从所有的Cohort获得的反馈都是Yes响应,那么就会进行事务的预执行: 发送预提交请求。Coordinator向Cohort发送PreCommit请求,并进入Prepared阶段。 事务预提交。Cohort接收到PreCommit请求后,会执行事务操作,并将undo和redo信息记录到事务日志中。 响应反馈。如果Cohort成功的执行了事务操作,则返回ACK响应,同时开始等待最终指令。

B.假如有任何一个Cohort向Coordinator发送了No响应,或者等待超时之后,Coordinator都没有接到Cohort的响应,那么就中断事务: 发送中断请求。Coordinator向所有Cohort发送abort请求。 中断事务。Cohort收到来自Coordinator的abort请求之后(或超时之后,仍未收到Cohort的请求),执行事务的中断。

3.DoCommit阶段

该阶段进行真正的事务提交,也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执行提交

A.发送提交请求。Coordinator接收到Cohort发送的ACK响应,那么他将从预提交状态进入到提交状态。并向所有Cohort发送doCommit请求。 B.事务提交。Cohort接收到doCommit请求之后,执行正式的事务提交。并在完成事务提交之后释放所有事务资源。 C.响应反馈。事务提交完之后,向Coordinator发送ACK响应。 D.完成事务。Coordinator接收到所有Cohort的ACK响应之后,完成事务。

中断事务

Coordinator没有接收到Cohort发送的ACK响应(可能是接受者发送的不是ACK响应,也可能响应超时),那么就会执行中断事务。

(2)三阶段提交协议和两阶段提交协议的不同

对于协调者(Coordinator)和参与者(Cohort)都设置了超时机制(在2PC中,只有协调者拥有超时机制,即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cohort的消息则默认失败)。 在2PC的准备阶段和提交阶段之间,插入预提交阶段,使3PC拥有CanCommit、PreCommit、DoCommit三个阶段。 PreCommit是一个缓冲,保证了在最后提交阶段之前各参与节点的状态是一致的。

(2)三阶段提交协议的缺点

如果进入PreCommit后,Coordinator发出的是abort请求,假设只有一个Cohort收到并进行了abort操作, 而其他对于系统状态未知的Cohort会根据3PC选择继续Commit,此时系统状态发生不一致性。

除此之外,还有 Paxos, Raft 等分布式一致性算法。

9 分布式系统中有哪些谬论?

  • 网络可靠

今天的大多数系统都会调用其他系统。您是否正在与第三方系统(支付网关,会计系统,CRM)集成?你在做网络服务电话吗?如果呼叫失败会发生什么?如果您要查询数据,则可以进行简单的重试。但是如果您发送命令会发生什么?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var creditCardProcessor = new CreditCardPaymentService();
creditCardProcessor.Charge(chargeRequest);

如果我们收到HTTP超时异常会怎么样?如果服务器没有处理请求,那么我们可以重试。但是,如果它确实处理了请求,我们需要确保我们不会对客户进行双重收费。您可以通过使服务器具有幂等性来实现此目的。这意味着如果您使用相同的收费请求拨打10次,则客户只需支付一次费用。如果您没有正确处理这些错误,那么您的系统是不确定的。处理所有这些情况可能会非常复杂。

解决方案

因此,如果网络上的呼叫失败,我们能做什么?好吧,我们可以自动重试。排队系统非常擅长这一点。它们通常使用称为存储和转发的模式。它们在将消息转发给收件人之前在本地存储消息。如果收件人处于脱机状态,则排队系统将重试发送邮件。MSMQ是这种排队系统的一个例子。

但是这种变化将对您的系统设计产生重大影响。您正在从请求/响应模型转移到触发并忘记。由于您不再等待响应,因此您需要更改系统中的用户行程。您不能只使用队列发送替换每个Web服务调用。

  • 延迟是零

内存呼叫和互联网呼叫之间存在七个数量级的差异。您的应用程序应该是网络感知。这意味着您应该清楚地将本地呼叫与远程呼叫分开。让我们看看我在代码库中看到的一个例子:

var viewModel = new ViewModel();
var documents = new DocumentsCollection();
foreach (var document in documents)
{
    var snapshot = document.GetSnapshot();
    viewModel.Add(snapshot);
}

没有进一步检查,这看起来很好。但是,有两个远程呼叫。第 2 行进行一次调用以获取文档摘要列表。在第 5 行,还有另一个调用,它检索有关每个文档的更多信息。这是一个经典的 Select n + 1 问题。为了解决网络延迟问题,您应该在一次调用中返回所有必需的数据。一般的建议是本地调用可以细粒度,但远程调用应该更粗粒度。这就是为什么分布式对象和“网络透明度”的想法死了。但是,即使每个人都同意分布式对象是一个坏主意,有些人仍然认为延迟加载总是一个好主意:

var employee = EmployeeRepository.GetBy(someCriteria)
var department = employee.Department;
var manager = department.Manager;
foreach (var peer in manager.Employees;)
{
    // do something
}

您不希望财产获取者进行网络呼叫。但是,每个 “.” 在上面的代码中调用实际上可以触发数据库之旅。

解决方案

带回您可能需要的所有数据 如果您进行远程呼叫,请确保恢复可能需要的所有数据。网络通信不应该是唠叨的。

将 Data Closer 移动到客户端 另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将数据移近客户端。如果您正在使用云,请根据客户的位置仔细选择可用区。缓存还可以帮助最小化网络呼叫的数量。对于静态内容,内容交付网络(CDN)是另一个不错的选择。

反转数据流 删除远程调用的另一个选项是反转数据流。我们可以使用 Pub/Sub 并在本地存储数据,而不是查询其他服务。这样,我们就可以在需要时获取数据。当然,这会带来一些复杂性,但它可能是工具箱中的一个很好的工具。

  • 带宽是无限的

带宽是网络在一段时间内发送数据的容量。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它是一个问题,但我可以看到为什么它在某些条件下可能是一个问题。虽然带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善,但我们发送的数据量也有所增加。与通过网络传递简单DTO的应用相比,视频流或VoIP需要更多带宽。带宽对于移动应用程序来说更为重要,因此开发人员在设计后端API时需要考虑它。 错误地使用 ORM 也会造成伤害。我见过开发人员在查询中过早调用.ToList()的示例,因此在内存中加载整个表。

解决方案

领域驱动的设计模式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确保我们不会带来太多数据呢?域驱动设计模式可以帮助:

首先,您不应该争取单一的企业级域模型。您应该将域划分为有界上下文。 要避免有界上下文中的大型复杂对象图,可以使用聚合模式。聚合确保一致性并定义事务边界。

命令和查询责任隔离 我们有时会加载复杂的对象图,因为我们需要在屏幕上显示它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在很多地方这样做,我们最终会得到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模型,对于写作和阅读来说都是次优的。另一种方法可以是使用命令和查询责任隔离 - CQRS。这意味着将域模型分为两部分:

在写模式将确保不变保持真实的数据是一致的。由于写模型不关心视图问题,因此可以保持较小且集中。 该读取模型是视图的担忧进行了优化,所以我们可以获取所有所需的特定视图中的数据(例如,我们的应用程序的屏幕)。

  • 网络是安全的

这是一个比其他人更多的媒体报道的假设。您的系统仅与最薄弱的链接一样安全。坏消息是分布式系统中有很多链接。您正在使用HTTPS,除非与不支持它的第三方遗留系统进行通信。您正在查看自己的代码,寻找安全问题,但正在使用可能存在风险的开源库。一个OpenSSL的漏洞允许人们通过盗取SSL / TLS保护的数据。Apache Struts中的一个错误允许攻击者在服务器上执行代码。即使你正在抵御所有这些,仍然存在人为因素。恶意DBA可能“错放”数据库备份。今天的攻击者掌握着大量的计算能力和耐心。所以问题不在于他们是否会攻击你的系统,而是什么时候。

解决方案

深度防御 您应该使用分层方法来保护您的系统。您需要在网络,基础架构和应用程序级别进行不同的安全检查。

安全心态 在设计系统时要牢记安全性。十大漏洞列表在过去5年中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您应遵循安全软件设计的最佳实践,并检查常见安全漏洞的代码。您应该定期搜索第三方库以查找新漏洞。常见漏洞和暴露列表可以提供帮助。

威胁建模 威胁建模是一种识别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的系统方法。首先确定系统中的所有资产(数据库中的用户数据,文件等)以及如何访问它们。之后,您可以识别可能的攻击并开始执行它们。我建议阅读高级API安全性的第2章,以便更好地概述威胁建模。

  • 拓扑不会改变

网络拓扑始终在变化。有时它会因意外原因而发生变化 - 当您的应用服务器出现故障并需要更换时。很多时候它是故意的 - 在新服务器上添加新进程。如今,随着云和容器的增加,这一点更加明显。弹性扩展 - 根据工作负载添加或删除服务器的能力 - 需要一定程度的网络灵活性。

解决方案

摘要网络的物理结构

您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抽象网络的物理结构。有几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 * 停止硬编码IP - 您应该更喜欢使用主机名。通过使用URI,我们依靠DNS将主机名解析为IP。 * 当DNS不够时(例如,当您需要映射IP和端口时),则使用发现服务。 * Service Bus框架还可以提供位置透明性。

无价值的,而非重要的 通过将您的服务器视为没有价值的,而不是很重要的,您确保没有服务器是不可替代的。这一点智慧可以帮助您进入正确的思维模式:任何服务器都可能出现故障(从而改变拓扑结构),因此您应该尽可能地自动化。

测试 最后一条建议是测试你的假设。停止服务或关闭服务器,看看您的系统是否仍在运行。像Netflix的Chaos Monkey这样的工具可以通过随机关闭生产环境中的VM或容器来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带来痛苦,您更有动力构建一个可以处理拓扑更改的更具弹性的系统。

  • 有一位管理员

嗯,这个看起来很明显。当然,没有一个人知道一切。这是一个问题吗?只要应用程序运行顺利,它就不是。但是,当出现问题时,您需要修复它。因为很多人触摸了应用程序,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的人可能不在那里。

有很多事情可能会出错。一个例子是配置。今天的应用程序在多个商店中存储配置:配置文件,环境变量,数据库,命令行参数。没有人知道每个可能的配置值的影响是什么。

另一件可能出错的事情是系统升级。分布式应用程序有许多移动部件,您需要确保它们是同步的。例如,您需要确保当前版本的代码适用于当前版本的数据库。如今,人们关注DevOps和持续交付。但支持零停机部署并非易事。

但是,至少这些东西都在你的控制之下。许多应用程序与第三方系统交互。这意味着,如果它们失效,你可以做的事情就不多了。因此,即使您的系统有一名管理员,您仍然无法控制第三方系统。

解决方案

每个人都应对释放过程负责 这意味着从一开始就涉及Ops人员或系统管理员。理想情况下,他们将成为团队的一员。尽早让系统管理员了解您的进度可以帮助您发现限制因素。例如,生产环境可能具有与开发环境不同的配置,安全限制,防火墙规则或可用端口。

记录和监控 系统管理员应该拥有用于错误报告和管理问题的正确工具。你应该从一开始就考虑监控。分布式系统应具有集中式日志。访问十个不同服务器上的日志以调查问题是不可接受的方法。

解耦 您应该在系统升级期间争取最少的停机时间。这意味着您应该能够独立升级系统的不同部分。通过使组件向后兼容,您可以在不同时间更新服务器和客户端。

通过在组件之间放置队列,您可以暂时将它们分离。这意味着,例如,即使后端关闭,Web服务器仍然可以接受请求。

隔离第三方依赖关系 您应该以不同于您拥有的组件的方式处理控制之外的系统。这意味着使您的系统更能适应第三方故障。您可以通过引入抽象层来减少外部依赖的影响。这意味着当第三方系统出现故障时,您将找到更少的地方来查找错误。

  • 运输成本为零

这种谬论与第二个谬误有关,即延迟为零。通过网络传输内容在时间和资源上都有代价。如果第二个谬误讨论了时间方面,那么这个谬误就会解决资源消耗问题。

这种谬论有两个不同的方面:

网络基础设施的成本 网络基础设施需要付出代价。服务器,SAN,网络交换机,负载平衡器以及负责此设备的人员 - 所有这些都需要花钱。如果您的系统是在内部部署的,那么您需要预先支付这个价格。如果您正在使用云,那么您只需为您使用的内容付费,但您仍然需要付费。

序列化/反序列化的成本 这种谬误的第二个方面是在传输级别和应用程序级别之间传输数据的成本。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会消耗CPU时间,因此需要花钱。如果您的应用程序是内部部署的,那么如果您不主动监视资源消耗,则会隐藏此成本。但是,如果您的应用程序部署在云端,那么这笔费用就会非常明显,因为您需要为使用的内容付费。

解决方案 关于基础设施的成本,你无能为力。您只能确保尽可能高效地使用它。SOAP或XML比JSON更昂贵。JSON比像Google的Protocol Buffers这样的二进制协议更昂贵。根据系统的类型,这可能或多或少重要。例如,对于与视频流或VoIP有关的应用,传输成本更为重要。

  • 网络是同质的

同质网络是使用类似配置和相同通信协议的计算机网络。拥有类似配置的计算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例如,您几乎无法控制哪些移动设备可以连接到您的应用。这就是为什么重点关注标准协议。

解决方案 您应该选择标准格式以避免供应商锁定。这可能意味着XML,JSON或协议缓冲区。有很多选择可供选择。

10 假设你的系统不支持事务,那么你该如何从头实现一个?

在系统中实现事务支持,尤其是在不原生支持事务的环境中,是一个复杂且挑战性很大的任务。事务通常需要满足ACID属性,即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久性(Durability)。以下是从头实现事务支持可能需要考虑的步骤和组件:

  1. 设计事务模型 确定事务边界:明确事务开始和结束的点。这可以通过API调用、特定的语句或编程模型来实现。 状态管理:设计一种机制来跟踪事务内部操作的状态,包括成功、失败和回滚状态。
  2. 实现原子性(Atomicity) 操作日志:记录所有事务操作的日志,包括数据修改、插入和删除等。如果事务失败,使用这些日志来撤销(或"回滚")操作,以确保数据不会被部分修改。 锁机制:实现锁机制来保护事务过程中的数据操作,避免数据被并发事务错误地修改。
  3. 保证一致性(Consistency) 约束检查:在事务提交前,检查数据是否满足所有的完整性约束。如果检查失败,则回滚事务。 应用逻辑:确保事务遵循业务规则和逻辑,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4. 确保隔离性(Isolation) 隔离级别:根据需要实现不同的隔离级别,如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读提交(Read Committed)、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和串行化(Serializable)。 并发控制:使用乐观锁或悲观锁等并发控制技术来管理不同事务之间的数据访问,防止数据不一致。
  5. 实现持久性(Durability) 持久化日志:确保事务日志持久化到磁盘上,即使系统崩溃,也能够恢复已提交事务的效果。 恢复机制:开发启动时的恢复机制,能够读取日志并重放或撤销事务,以恢复到最后一致的状态。
  6. 测试和优化 测试:广泛测试事务系统,确保它能在各种条件下正确工作,包括并发操作、系统故障等场景。 性能优化:评估事务处理的性能影响,并根据需要优化,可能包括减少锁竞争、优化日志处理等。 注意事项 实现一个健壮的事务系统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深入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内部工作机制。 对于一些系统,可能更适合使用已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它们提供了成熟的事务支持。 如果确实需要从头实现,考虑使用现有的库和框架来辅助开发,比如事务日志库、锁管理工具等。 总之,实现事务支持要求开发者对事务的理论和实践都有深刻的理解,并且需要仔细设计和实施各种机制来确保事务的ACID属性。这是一个既复杂又费时的过程,通常只有在特定的、没有现成事务支持的环境下才会考虑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