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之旅永不結束,他只是到了他的下一站
我們期望能透過重寫星穹觀星者,讓用戶體驗、營運優化、維護等方面更上一層樓
亦希望延續開拓的精神,讓「星穹觀星者」繼續為各位開拓者提供更多幫助!
星穹觀星者 3 是由團隊Coding Band開發
將於 Google Play Store 和 App Store 上架,讓使用 Android, iOS & MacOS 的開拓者都能夠體驗星穹觀星者 3。 未來也會透過GitHub分發其他平台的版本。
📢 如果不介意的話,可以透過Buy Me A Coffee支持我們 |
|
---|---|
📧 歡迎聯絡我們合作 |
- 支援Windows & MacOS了!
- 對平板、電腦使用體驗作出優化
- 輕量化App,減少下載大小
- 一堆介面上的修正(設計師的要求)
- 使用 Compose Multiplatform 編寫
- 等等...
- 角色、光錐、遺器資料查閱
- 用戶當前數據、擁有角色詳情
- 角色/隊伍使用率排行榜
- 練度排行榜
- 排軸(1.1 版本)
- 躍遷分析(投票)
- 躍遷模擬(投票)
- 通知功能(考慮中)
- 還有其他想法嗎?歡迎與我們分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們目前在招募志願者協助我們提升 App 的質量:
- 語言不限
- 人數不限
- 使用 Crowdin 翻譯協作平台
- 人數:100 人 (Android 和 iOS)
- 需要遵守<守則>
- 違犯規則者將被永久停止測試資格
- 請私信
@yukina4096
提出申請,並提供以下資料 :- 使用的平台(Android / iOS / Windows / MacOS)
- 接收BETA測試的電郵 (iOS 的話請記得提供有綁定 Apple ID 的電郵)
- 星穹鐵道 UID (方便我們紀錄錯誤之類,還請測試時用那個 UID 的帳戶登錄)
- 不得公開、私下分發 BETA 版本予任何人
- 不得拆包、捉包、反編譯 、重新打包 App
- BETA 版本並不代表正式版,務必注意
- 不得惡意攻擊伺服器/使伺服器無法正常提供服務
- 請留意,團隊内所有成員均為志願工作,我們不會亦不可能要求視其為員工
- 志願工作並不會有任何報酬,亦不會向其收取任何費用
- 任何違反規則者將被永久停止測試資格
Coding Band 由 3 位核心成員組成,分別是 :
(以下內容純屬個人感想,請勿對號入座,笑笑就好)
從23年11月底開始開發,到1月的封測,經歷了兩個月
在24年二月初,我們十分高興地推出了Stargazer 2,也承蒙各位開拓者的支持
可惜的是好景不長,二月中的時候,我和另一位主力的開發者因為在雙方的處理SG2的態度
以及各種先前的意見不合,所以分道揚鑣
(細節就不細說了,不希望再引起單方面的不滿)
在分道揚鑣後,我繼續保留Stargazer的所有權,並繼續完成未完成的To-do list內容
尷尬的是,一個人的效率始終有限,沒法跟以前兩個人的進度比較
(然後又經常和以前比較,兼且又開學了)
我也多次跟設計師談及這個問題,亦有想過要不要再邀請別人合作
想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決定不再邀請別人直接合作(這個項目)
當時的我對SG2使用的React Native框架不太熟悉
經驗主要靠處理 二月初沒人處理的bug & 寫抽卡模擬等功能累積
SG2是使用firebase來作後端伺服器
基本上都是他寫的,我只能通靈自己理解(總不能要求什麼交接吧)
就這樣從二月中chur到四月... 學業基本上都一般般,能合格就好
在去年(24年)四月的時候,我剛剛接觸Jetpack Compose
想說這東西看起來很酷,能用Material 3(Android UI Theme)
但沒法用以前那麼視覺化的XML編輯器(主要是不能拖動元件啊!!!)
不過也可以接受,先拿它來寫一下一些頁面
而且還是Kotlin誒,基本上我能夠直接當Java來寫OwO
除了Boolean Expression的 ( XXX ? AAA : BBB ) 要換成 if(XXX) AAA else BBB
其他都很方便(因為寫的功能簡單嘛)
結果花了一個星期在學校圖書館【玩】這個框架ww
寫了幾頁,角色/光錐/遺器頁面(對,現在你看到的,頁面有一半是那時寫的)
不過,五月就是期末考了,不能寫了
誒 只是過了三個月 這麼快就想重寫是在幹啥啦
是的,它出現了。 基本上重寫的原因如下:開發者的留言
- 代碼維護複雜度、使用流暢度、Bug處理程序問題
實際還有:
- 我對React Native (RN) 的認識不足,尤其對hook什麼時候用
- 我因為分道揚鑣而抗拒使用RN,不希望日後突然有所有權的爭執
- SG2內部結構其實有點複雜,需要自行通靈
- Firebase 對於一個大學生來說,後來每月1000+港幣,蠻貴的
- SG2寫的時候,只考慮手機的使用體驗,然後是寫死了佈局(用平板的時候體驗很不友善)
- 很多東西都是大小Size寫死數值,動一動效果就塌了
- 依賴更新,Expo更新,然後以前還試過依賴的依賴的pom不見了,導致下游所有人都沒法用
- 每次更新有如大冒險,天知道今次是依賴更新,還是Expo不爽你
在24年七月的時候,我正式開始重寫了(六月偷步寫了點東西,所以7月1日不是真的第一天)
當時是從Jetpack Compose搬過來Compose Multiplatform
要說簡單嘛?UI確實簡單
不過因為那個時候CMP在1.5版本,引入了composeResources/files
的東西(實驗性)
而且能參考的blog也不多,內容主要圍繞1.4或以前的內容
硬是花了一點時間處理(把Resource讀成ByteArray -> Coil讀取,印象中啦,現在已經沒用了)
詳情可以看看 SG3日記 目標也定得很明確了
- 支援寬屏幕
- 簡化維護難度,對開發者友善
- 棄用Firebase,自己架設後端,盡量做到營運不用花太多錢
在暑假結束前,硬着頭皮招募&開展了第一次封測
hmm 效果不太好,主要是因為我高估了自己的進度
還有當時SG3對iOS的優化,卡到懷疑人生,免費送贈閃退玩法
然後每次都要打包快200MB的apk(因為所有素材都放在裡面了)
最後還是在暑假最後無限期暫停了,有計畫聖誕節重啟
一月的時候,放寒假了~
該是時候動動SG3了(找點麻煩)
這個時候SG3也用上了CMP 1.6,後來升級到1.7
效果不錯了w,在瘋狂被設計師要求UX的內容後
封測前總算把很多卡頓/Bug修正了
詳情可以看日記,這邊不細說,太多東西了
-# 設計師:要不用回RN / 別拿BETA來給別人用 / 你用RN寫肯定沒這麼多效能問題 / 吧啦吧啦
然後就開始籌備第二次封測
其實也很感謝大家的幫忙,尤其是冰凝
幫忙超級多,特別是邊際個案的部份(網絡)
本來想說應該還好,一測下去,看來是Timeout設得太緊,應該合理放寬
還有其他封測測試人員 Eo, 社長, 銀訢,初音未來我婆啦)
實在感謝您們,真的幫大忙了🙇♂️ 🙇♂️ 🙇♂️ 🙇♂️ 🙇♂️ 🙇♂️
最後在三月二十六日,正式發佈!
一直以來,我都不希望有人走,明明大家都已經合作了這麼久的時間 (每一段關係都很花時間和心力欸) 但後來想開後,就還好了
如果沒有SG2,我大概這輩子不會碰跨平台開發
如果沒有一人扛兩人,我在2024年不可能學了Typescript, Kotlin, MySQL, C++等等
如果沒有堅持保留SG2,我不敢想像現在的Stargazer會荒廢成怎樣
如果沒有獨自營運SG2,我大概也不會認識怎樣和App Store & Play Store App上架,審核,要求等等的東西
如果沒有這份經驗,我大概是瓩時的人吧(打1000小時的瓦)
懶得如果了 從零開始的重寫生活,大概就是這樣
作為一位興趣為主的開發者,或者上到大學遊手好閒想玩玩(不是我)
若果您在思考是否加入CMP的話,我會推薦您先了解一下CMP和Flutter & RN的對比
(可以參考其他大大的,這邊就不【識少少扮代表】了)
推薦參考 Android 工程師大大的巴哈文 從專業角度來看待CMP
說回我自己
我當初選擇CMP的原因,主要是因為Kotlin和Java的相似度(基礎),以及學習曲線
但初期的坑都不容易填,現在的話有些地方還是一樣,官方還在加把勁中
(例如iOS返回手勢,框架內附語言更換功能)
請有心理準備,現在還是要搭配一定量的平台專屬(actual / expect)代碼編寫
建議搭配具一定能力的AI(我這邊用Copilot做一些大範圍的邏輯構思/建議推薦;Grok寫一些CMP相關的輔助功能)
最後,玩得開心,不要累壞自己啦,也歡迎留言分享您的難處,大家互相交流~
夜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