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0
Dockerfile
--
指定基础镜像
所谓定制镜像,那一定是以一个镜像为基础,在其上进行定制。就像我们之前运行了一个 nginx
镜像的容器,再进行修改一样,基础镜像是必须指定的。而 FROM
就是指定基础镜像,因此一个 Dockerfile
中 FROM
是必备的指令,并且必须是第一条指令。
如果是空白镜像,则用:scratch
FROM scratch
...
执行命令 用来执行命令行命令的。由于命令行的强大能力,
RUN
指令在定制镜像时是最常用的指令之一。其格式有两种:
-
shell 格式:
RUN <命令>
,就像直接在命令行中输入的命令一样。刚才写的 Dockrfile 中的RUN
指令就是这种格式。
RUN echo '<h1>Hello, Docker!</h1>' > /usr/share/nginx/html/index.html
-
exec 格式:
RUN ["可执行文件", "参数1", "参数2"]
,这更像是函数调用中的格式。
既然 RUN
就像 Shell 脚本一样可以执行命令,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像 Shell 脚本一样把每个命令对应一个 RUN 呢?比如这样:
FROM debian:jessie
RUN apt-get update
RUN apt-get install -y gcc libc6-dev make
RUN wget -O redis.tar.gz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3.2.5.tar.gz"
RUN mkdir -p /usr/src/redis
RUN tar -xzf redis.tar.gz -C /usr/src/redis --strip-components=1
RUN make -C /usr/src/redis
RUN make -C /usr/src/redis install
之前说过,Dockerfile 中每一个指令都会建立一层,RUN
也不例外。每一个 RUN
的行为,就和刚才我们手工建立镜像的过程一样:新建立一层,在其上执行这些命令,执行结束后,commit
这一层的修改,构成新的镜像。
而上面的这种写法,创建了 7 层镜像。要简化为: 1 层
上面的 Dockerfile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这样:
FROM debian:jessie
RUN buildDeps='gcc libc6-dev make' \
&& apt-get update \
&& apt-get install -y $buildDeps \
&& wget -O redis.tar.gz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3.2.5.tar.gz" \
&& mkdir -p /usr/src/redis \
&& tar -xzf redis.tar.gz -C /usr/src/redis --strip-components=1 \
&& make -C /usr/src/redis \
&& make -C /usr/src/redis install \
&& rm -rf /var/lib/apt/lists/* \
&& rm redis.tar.gz \
&& rm -r /usr/src/redis \
&& apt-get purge -y --auto-remove $buildDeps
镜像构建
docker build
命令进行镜像构建。其格式为:
docker build [选项] <上下文路径/URL/->
在 Dockerfile
文件所在目录执行:
$ docker build -t nginx:v3 .
Sending build context to Docker daemon 2.048 kB
Step 1 : FROM nginx
---> e43d811ce2f4
Step 2 : RUN echo '<h1>Hello, Docker!</h1>' > /usr/share/nginx/html/index.html
---> Running in 9cdc27646c7b
---> 44aa4490ce2c
Removing intermediate container 9cdc27646c7b
Successfully built 44aa4490ce2c
在这里我们指定了最终镜像的名称 -t nginx:v3
,构建成功后,我们可以像之前运行 nginx:v2
那样来运行这个镜像,其结果会和 nginx:v2
一样。
从命令的输出结果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镜像的构建过程。在 Step 2
中,如同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RUN
指令启动了一个容器 9cdc27646c7b
,执行了所要求的命令,并最后提交了这一层 44aa4490ce2c
,随后删除了所用到的这个容器 9cdc27646c7b
。
新的镜像定制好后,我们可以来运行这个镜像。
docker run --name web2 -d -p 81:80 nginx:v3
这里我们命名为新的服务为 web2
,并且映射到 81
端口。如果是 Docker for Mac/Windows 或 Linux 桌面的话,我们就可以直接访问 http://localhost:81 看到结果,其内容应该和之前修改后的 webserver
一样。
复制文件
格式:
COPY <源路径>... <目标路径>
COPY ["<源路径1>",... "<目标路径>"]
和 RUN
指令一样,也有两种格式,一种类似于命令行,一种类似于函数调用。
COPY
指令将从构建上下文目录中 <源路径>
的文件/目录复制到新的一层的镜像内的 <目标路径>
位置。比如:
COPY package.json /usr/src/app/
更高级的复制文件
ADD
指令和 COPY
的格式和性质基本一致。但是在 COPY
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功能。
比如 <源路径>
可以是一个 URL
,这种情况下,Docker 引擎会试图去下载这个链接的文件放到 <目标路径>
去。
如果 <源路径>
为一个 tar
压缩文件的话,压缩格式为 gzip
, bzip2
以及 xz
的情况下,ADD
指令将会自动解压缩这个压缩文件到 <目标路径>
去。
在
COPY
和ADD
指令中选择的时候,可以遵循这样的原则,所有的文件复制均使用COPY
指令,仅在需要自动解压缩的场合使用ADD
。